一、概念与作用
多项式变异(Polynomial Mutation)是一种连续变量的变异算子,广泛应用于进化算法(如 NSGA-II、MOEA/D)中。
其主要思想是:
通过一个可调的多项式分布实现“小扰动概率高,大扰动概率低”的变异机制,
以维持种群多样性并防止早熟收敛。
二、基本形式
设个体的第 个决策变量为 ,定义域为 。
变异操作为:
多项式变异(Polynomial Mutation)是一种连续变量的变异算子,广泛应用于进化算法(如 NSGA-II、MOEA/D)中。
其主要思想是:
通过一个可调的多项式分布实现“小扰动概率高,大扰动概率低”的变异机制,
以维持种群多样性并防止早熟收敛。
设个体的第 i 个决策变量为 xi,定义域为 [xi(L),xi(U)]。
变异操作为:
传统遗传算法多使用二进制编码与单点交叉。
但在实际优化问题中,更自然的表示通常是实数编码。
因此,需要一种方法让实数编码的交叉操作仍然具备二进制交叉的特性。
SBX(Simulated Binary Crossover) 由 Deb 和 Agrawal(1995)提出,
其目标是在实数空间中模拟二进制交叉的“统计行为”。
NPGA(Niched Pareto Genetic Algorithm) 是由 Horn、Nafpliotis 和 Goldberg 于 1994 年提出的早期多目标遗传算法。
它在多目标优化中引入了 小生境技术(Niching) 或 共享函数(Fitness Sharing),
用于保持 Pareto 前沿上解的多样性,防止解聚集在局部区域。
其核心思想是:
“用支配关系进行选择,用共享函数保持多样性。”
NSGA-II(Non-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):Deb 等于 2002 年提出,通过快速非支配排序、拥挤度距离与精英保留策略实现高效且分布均匀的多目标优化。
x∈ΩminF(x)=[f1(x),f2(x),…,fM(x)],
SPEA2(Strength Pareto Evolutionary Algorithm 2) 是 Zitzler、Laumanns 和 Thiele 于 2001 年提出的多目标进化算法。
它在 SPEA 的基础上改进了 适应度计算、外部精英集管理和密度估计机制,以更好地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和收敛性。
多目标优化问题定义为:
x∈ΩminF(x)=[f1(x),f2(x),...,fM(x)]
| 优化问题类型 | 典型基准问题 / 模型 | 主要研究方向 |
|---|---|---|
| 连续优化(Continuous Optimization) | - Sphere 函数:f(x)=∑xi2 - Rosenbrock 函数:f(x)=(1−x1)2+100(x2−x12)2 - Rastrigin、Ackley、Griewank、Schwefel 函数 - CEC系列连续测试集(CEC2005/2013/2017) |
- 高维连续优化(10–100维) - 非凸、多峰函数优化 - 旋转/偏移不变性研究 - 混合函数与复杂景观分析 |
| 组合优化(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) | - 旅行商问题(TSP) - 背包问题(Knapsack) - 作业车间调度(JSSP) - 车辆路径问题(VRP) - 图着色问题(Graph Coloring) |
- 离散编码设计与邻域搜索 - 混合群智能算法(如GA+ACO) - 大规模与动态调度优化 - 元启发式的多任务迁移优化 |
| 约束优化(Constrained Optimization) | - 压力容器设计 - 悬臂梁设计 - 焊接梁设计 - CEC2010/2020约束测试集 |
- 约束处理策略(惩罚函数、Deb规则、修复策略) - 可行性保持与动态罚项调节 - 混合差分进化(DE)与CMA-ES算法 |
| 多目标优化(Multi-objective Optimization, MOO) | - ZDT系列(ZDT1–ZDT6) - DTLZ系列(DTLZ1–DTLZ7) - WFG系列(WFG1–WFG9) - CEC多目标优化测试集 |
- 帕累托前沿近似与分布性分析 - NSGA-II、MOEA/D及其改进算法 - 高维多目标(>10目标)优化 - 决策偏好与交互优化 |
| 动态优化(Dynamic Optimization) | - 动态TSP(DTSP) - Moving Peak Benchmark (MPB) - 动态约束优化问题(DOPs) |
- 环境变化检测与预测 - 多种群与记忆机制 - 自适应学习与转移优化 - 在线优化与持续学习 |
| 鲁棒/随机优化(Robust & Stochastic Optimization) | - 不确定参数线性/非线性规划 - 随机TSP / 随机VRP - 鲁棒设计问题 |
- 鲁棒性建模与期望最优策略 - 随机场景采样与分布式优化 - 不确定性建模与贝叶斯优化 |
| 混合整数优化(Mixed Integer Optimization) | - 混合整数规划(MIP) - 混合Job Shop问题 - 能源调度优化 |
- 连续与离散变量协同优化 - 混合编码与约束修复机制 - 智能电网与微电网调度优化 |
| 工程优化(Engineering Optimization) | - 容器设计、梁结构优化 - 天线阵列优化 - PID参数整定 - 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 |
- 工程约束处理与可行性修复 - 多学科优化(MDO) - 基于仿真的黑盒优化 |
| 数据与机器学习优化(ML-related Optimization) | - 特征选择 / 特征子集优化 - 聚类优化(K-means改进) - 超参数优化 / 神经结构搜索(NAS) |
- 黑盒高维优化算法 - 基于梯度与元启发式的结合 - 自适应采样与代理模型优化 |
| 复杂混合优化(Hybrid & Multi-type Optimization) | - CEC混合测试函数 - 组合+连续混合设计问题 - 动态多目标约束问题 |
- 多层次优化(分解策略) - 多算法协同与迁移学习 - 算法框架统一化(如Auto-EA) |
多目标进化算法(MOEA)产生的结果是一个 Pareto非支配解集,
算法性能的优劣通常通过 收敛性(Convergence) 与 多样性(Diversity) 两个方面进行衡量。
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| 类别 | 含义 | 常用指标 | 评价重点 |
|---|---|---|---|
| ① 收敛性指标 | 衡量算法解集到真实Pareto前沿的接近程度 | GD、IGD、Epsilon指标 | 解的精确性 |
| ② 多样性指标 | 衡量解集在前沿上的分布均匀性与覆盖性 | SP、Δ(Spread)、均匀性度量 | 解的均匀分布与边界覆盖 |
| ③ 综合性指标 | 同时反映收敛与分布性能 | HV(超体积)、IGD(兼顾两者) | 综合评价整体性能 |
| ④ 相对比较指标 | 比较两个算法间的优劣关系 | C-Metric(覆盖率)、R2指标 | 算法间性能对比 |
MOGA(Multi-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) 是 Fonseca & Fleming 于 1993 年提出的多目标进化算法。
它在经典遗传算法基础上,通过 Pareto 支配排序 + 适应度共享机制 实现多目标优化。
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,我们通常希望同时最小化(或最大化)多个目标函数:
x∈ΩminF(x)=[f1(x),f2(x),…,fm(x)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