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A 题通常聚焦于物理、工程等领域的实际问题,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复杂性,对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要求颇高。
一、A 题特点
(一)题型分类及特征
- 物理过程建模型:此类题型基于明确的物理现象,如力学、热学、电磁学等。像 2020 年的 “炉温曲线”,围绕回焊炉内焊接区域的温度变化,需借助热传导等物理规律构建模型;2018 年 “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”,涉及热传递过程。解题关键在于精准把握物理过程,将其转化为数学方程。
- 工程优化设计型:以工程实践中的设计难题为背景,要求在多种约束条件下探寻最优方案。例如 2022 年 “波浪能最大输出功率设计”,需优化相关参数实现波浪能最大输出;2019 年 “高压油管的压力控制”,要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以达成特定目标。核心任务是清晰定义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,进而求解最优解。
- 动态系统建模型:主要处理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动态过程,如 2021 年 “‘FAST’主动反射面的形状调节”,涉及反射面随时间的形状动态调整;2017 年 “CT 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”,包含系统参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变化。需构建动态方程描述系统状态的变化规律。
- 数据与物理模型结合型:题目会提供实测数据,要求选手结合物理规律与数据分析方法解决问题。比如 2016 年 “系泊系统的设计”,需利用实测数据拟合相关参数,校准力学模型;2015 年 “太阳影子定位”,将天文数据与几何模型相结合。重点在于通过数据反推物理参数,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。
2025/9/4大约 15 分钟